我在網路上看到內容創作者 Gustas Varnagys 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〈如何創造完美的不完美〉(How to Craft the Perfect Imperfection in Your Life),他的封面圖吸引了我。

完美主義、漠不關心,兩個看似在光譜兩個極端的詞,怎麼會扯上關係?
Gustas 認為從結果上來看,共通點都是沒有成果。
以寫作為例,過於追求完美而遲遲無法完成文章,和因為不想做而沒有完成文章,結果都是沒有完成。
完美主義有它的好處,因為想展現最完美的成品,我們會去琢磨細節,提升品質;
但是,我們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。
久而久之,極致的完美主義會耗盡你的能量,再有興趣的事情,也會變得無趣、想要放棄,最後走向漠不關心。
既然如此,那在學習、專案、副業、和個人興趣上,該怎麼找到其中的平衡?
在完美主義與漠不關心間找到平衡代表既要追求高品質,又要避免過度追求完美而導致拖延或放棄;同時保持積極主動,但也要避免過度投入而導致壓力或焦慮。
Gustas 提出 3 個方式:
先做出「最簡易可行的成品」
每個下一次都是最棒的
挑戰自己
1. 先做出「最簡易可行的成品」
假設你今天要做一台會跳舞的機器人,與其花一年做完 100 個功能,你可以先花一個月做好 10 個功能,看看大家喜不喜歡這個基本架構。
優點是:立即的意見回饋。
你可以瞭解市場喜好、有沒有商機與改善空間,減少時間和資金成本,快速優化機器人。
2. 每個下一次都是最棒的
擔心、希望成品或結果變好的心情,不會讓它變好。
只要做到 60 分,就先發表看看;學到新知識,就先找機會用用看。
不是要你不努力、不要求,而是把注意力轉到「下一次」。
每個下一次都比這次好個 10 分,那每個下一次都是你最棒的時刻。
3. 挑戰自己
向完美主義產生的拖延症說再見,給自己一個必須完成的最後期限。
這會起到兩個功能:
❶ 賦予責任感
你的內心會一直蹦出一個聲音:「這件事做了沒?」,讓你正視與自己的約定。
❷ 增加動力和專注力
期限是一個明確的目標,推動你去執行。
這樣還不夠?可以考慮把你的目標+期限昭告天下。
有時不完美也很美,剛剛好的堅持,可以讓你走得更久、更遠。
延伸閱讀
我覺得這裡的概念,很像管理學中快速轉動 PDCA 循環的方法。
想了解 PDCA,可以參考:
經理人〈每天改善 1%,1 年強大 37 倍!一張圖,讀懂不斷改善的 PDCA 循環法則〉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5730
岡村拓朗的書《讓自己快速進化的 PDCA 筆記術》(簡單易懂,推薦!)https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/1001110932614771
另外文中提到的「最簡易可行的成品」Minimal Viable Product 是新品開發的觀念,想詳細了解的話,可以看這篇文章:
〈【硬塞科技字典】最小可行性產品(MVP)〉 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22639-minimum-viable-product